膏方知识 |节气养生 |健康知识 |中医养生

雨水至,万物生 | 释草堂教你“肝脾同调”过春关

发布日期:2025-02-18 09:41:48 作者:徐州释草堂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雨水是春季的第二个节气,此时冰雪消融、降水增多,自然界呈现"獭祭鱼、鸿雁来、草木萌动"的特征。


中医讲「春属木,与肝相应」,春季阳气上升,容易搅动肝内蓄积的内热,导致人体出现肝火偏旺的状态。
除此以外,雨水节气后降水增多,湿气也随之加重,一旦湿邪困脾会产生头晕困乏、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问题。

如此看来,雨水节气养生,“肝脾同调”就显得尤为重要。


肝主疏泄,调节情绪与气机;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只有肝气舒畅、脾胃强健,才能顺应春生之气,达到身心平衡。


春季疏肝气,散开一身淤堵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曾言:“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春季属木,与肝相应。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人体也应顺应自然,调养阳气,保持心情舒畅,以助生发之气。


具体而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起居:夜卧早起,春捂背腹足

《黄帝内经》强调“春三月,夜卧早起”,建议晚上11点前入睡(顺应肝胆经休养),早晨6-7点起床。此时乍暖还寒,需“捂”好背、腹、足三处,避免寒湿入侵。尤其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切勿过早脱冬衣,以防血压波动。  

2. 饮食:少酸多甘,辛香醒脾

唐代孙思邈提出“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推荐多吃山药、红枣、小米等甘味食物,少吃山楂、柠檬等酸味收敛之品。

3. 情志:戒怒平心,音乐疏郁

春季肝气易亢,情绪波动大。《黄帝内经》云“怒伤肝”,建议多听舒缓音乐,或按压太冲穴(足背第一、二跖骨间凹陷处)疏解郁气。  


春季健脾胃,抓住春天长高黄金期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大自然赋予万物生长的黄金季节。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也证实,孩子的生长发育有着显著的季节性差异,其中春季(3 - 5月)就像是生长的加速器,孩子身高的生长速度能达到秋天的2 - 2.5倍。


因此,抓住春天,就等于抓住了孩子长高的宝贵时机。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小儿天生肝常有余,脾常不足。


如果肝阳生发过头了,就容易出现肝脾不和的局面,肝气太旺容易压制虚弱的脾胃,就是我们常说的“肝木克脾土”。


如果脾胃本身就比较虚弱,在这个季节就更容易受到肝气的影响,出现运化失常的情况。


比如孩子可能会食欲不振、腹胀、消化不良等。一旦脾胃功能受损,即使摄入再多富含营养的食物,也无法被充分吸收利用,就像肥沃的土壤被破坏,种子难以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一样。


“春气通肝,顺之则生,逆之则乱。”


在雨水这个节气里,让我们从当下开始,以疏肝健脾为核心  从饮食到起居,从情志到运动,顺应天时,方能气血调和、百病不侵。

微信咨询
×

微信号:19306222705

Copyright © 徐州释草堂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