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方知识 |节气养生 |健康知识 |中医养生

释草堂膏方——一文带你走进膏方的前世今生

发布日期:2023-11-02 14:55:42 作者:徐州释草堂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膏方,是传统中医药伟大宝库的一颗璀璨明珠,是彰显五千年来民族特色的文化瑰宝。

在古代,膏方是达官贵人、名伶雅士调补的佳选,经过千年的时光流转,膏方这道养生之味,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备受现代养生人的喜欢。

那么膏方是如何发展的呢

早在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有膏剂的记载,在唐宋时期膏方逐渐发展,到了明清愈加完善成熟,今天一起来看看吧~

膏方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时期。成书于先秦时期的《五十二病方》中,所用的调膏油脂类已有羊油、猪油、牛油等多种动物的脂肪,并已有“以清煮胶”,这种熬煮主要是让水分蒸发而使药汁变稠的炮制方法,可以说是如今膏滋药制作的雏形。但那时主要是将药和油脂调和成膏剂,以外用为主,尚未见到含药的脂肪膏内服的记载。

南北朝:制膏工艺的雏形期。

东汉时期《神农本草经》已有“煎膏”的论述,强调中药加工要根据药物性质选择合适的剂型。

首先,尽量浸取药物的有效成分;

其次,煎煮时间要长;

最后,需使用猪脂作为收膏剂。

浸泡、煎煮、收膏,虽然步骤尚简,但已经为现代制膏工艺奠定了基础。

南北朝时期,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对膏药的制作做了详尽的说明,提出以治病的需要来确定剂型和给药途径的理论,有不少仍沿用至今。此外,还指出了膏剂在内服的同时可以用来外敷,将膏剂煎煮下来的药渣敷于患处,以尽药力而不浪费,这些记述都为现代膏方的制作工艺奠定了基础。

陈延之所著的《小品方》记载了单地黄煎,是最早的滋补膏方。

唐宋元时期:由治疗转向滋补

 到了唐代,官方开始重视并且组织编写医方药书,使膏方的加工和应用得到发展。此时膏方的作用已逐渐扩大,增加扶正和以补虚为主的药物,由治疗转向滋补、强身、养生,并开始以“煎”命名如唐初孙思邈《千金要方》中的五物甘草生摩膏,均被用作滋补强身的膏剂,基本上和现代的膏方极为相似。


宋金元时期,膏方的命名逐渐由“煎”向“膏”过渡,无论是滋补还是治疗,膏和煎已经不会刻意区分。此时用途更加广泛,并以内服为主。如《洪氏集验方》中收录的琼玉膏、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收录的助胃膏、钓藤膏等都是内服的膏方。


明清时期,膏方开始盛行!


明清时期,膏方已经进入成熟的阶段,具体表现为膏方的命名正规、制作规范。此时“膏”已专指滋补类方剂,医家大多注重使用“血肉有情之物”来调补身体。自此,膏方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临床运用也更加宽泛。到了清代,上至宫廷,下至民间,使用膏方补养的风气已然盛行于世。如光绪31年时,慈禧太后因目疾久发不愈。御医就曾4次为其熬制明目延龄膏进行调理。


近代,膏方调治养


古代膏方目的单纯,药味简单,可做为配药药对或者基础药使用。而现代膏方重视调畅气血阴阳、以平为期。不仅体现了中医的顺时养生观,更是调已病、治未病的有效方法。


近年来,膏方的研制以及运用得到较大的发展,膏方数量迅速增加,加之人们的健康需求日益强烈,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了请中医专家为自己量身定制膏方。

因此,服用膏方调理治病的方式也逐渐成为健康养生的新风尚。



微信咨询
×

微信号:19306222705

Copyright © 徐州释草堂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