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分,从秋分开始,有秋燥症状的一般属于凉燥,这是因为,秋分后气温速降,寒凉渐重,所以多出现凉燥。
凉燥多由于寒邪共同侵犯肺部所致,因此除了润燥外,应吃一些温性食物,预防燥邪犯肺。
《黄帝内经》认为“肺主皮毛”、“在体合皮毛”,故治皮肤病当从肺治。
秋燥让肺最先受损,为了保证肺的功能不受影响,所以一到秋季,发干开裂的肯定是肢体末端的皮肤。因此,要保证皮肤光滑,为肺补水可说是第一要务。
从中医角度讲,多喝水虽可补水,但并未解决“气化”问题。
“气化”在中医学中是个常用概念,可以理解为人体将喝进去的水吸收,并最终充实到每个细胞中去,完成新陈代谢的过程。
所以,去燥最简便的办法不是补水,尽量少吃或不吃辣椒、葱、姜、蒜、胡椒等及油炸、肥腻食物,同时选择一些具有润肺功能的食物。如梨、蜂蜜、冰糖、大米、莲子、百合等都具有润肺的妙用,可多吃。
梨生吃可清六腑之热,熟食又可滋五脏之阴。
李时珍说,梨能“润肺凉心,清痰降火,解疮毒、酒毒”。
可见,梨对热性病的烦渴、咳嗽、喉痛、失音、眼赤肿痛、大便不通等症,均有良好的疗效。
梨的吃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生食:最好削皮后食用,如果甜味不够,可蘸白糖,秋天如能每日坚持吃2个梨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秋燥。
熟食:去皮后蒸煮均可,也可与红枣、萝卜、绿豆等一起熬汤吃,其治病养身的效果更好。
还可将梨蒂头切掉,中间挖空放入贝母,炖熟食用,可化痰止咳。
需要注意的是,秋分之后,不是人人都能吃梨。如果吃得太多,虽然燥情可以缓解,不过寒性也会随之而来,到了冬季,体内寒邪和体外寒邪会里应外合,那就麻烦了。
另外,梨性寒,吃梨过多则伤阳气。患有冠心病、糖尿病、身体阳虚、畏寒肢冷、脾胃虚者,以及孕妇都不宜多吃梨。
微信号:19306222705
Copyright © 徐州释草堂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