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方知识 |节气养生 |健康知识 |中医养生

释草堂|小暑至,苦夏始,避暑养心是关键~

发布日期:2025-07-08 10:15:36 作者:徐州释草堂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今日小暑,标志着盛夏的正式启幕。


640.jpg


时节
SLIGHT HEAT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孝经纬》记载:“夏至后十五天,南斗指向丁,此谓小暑。

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

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

此时,要格外重视养生保健。
小暑养生应注重调和身心


中医认为:人体的五脏功能与自然界的五行和四季消长的变化相对应,其中,夏季属五行中的“火”,对应五脏中的“心”。

所以,夏天人们心火旺,容易感到心烦气躁、失眠。

再加上天气炎热出汗多,经常大汗淋漓容易伤及心阳、心阴,使人精神烦躁,注意力不集中。

因此,在小暑时节的养生要注意两个点:①养心;②解暑


小暑养心-要开心


一份愉快的心情,胜过十剂良药”

若能笑口常开,就能改善情绪,从而协调人体各脏器的功能。

小暑养心—要宁心


“热天睡好觉,胜吃西洋参”。

睡眠好,有利于心神的宁静。

小暑后,天热躁动,很多人更喜欢熬夜,更易伤身,建议晚间10点前入睡。早起后去室外清静处散步慢跑,呼吸新鲜空气,舒展人体阳气,也可以顺便听听小曲儿,“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矣。” 


每日11点至13点正值心经当令,阳气最盛而阴气初萌,宜闭目养神片刻或小憩15-20分钟。


小暑养心——减轻心脏负担


夏季心火旺,加上天热出汗多,而汗为心之液,使心脏负担加重,一定要给心脏休息的时间。

且因天气炎热,血管扩张,小暑节气前后老年人容易出现体位改变时血压波动,在床上或蹲坐时血压是较为平稳的,但若起立过快,会导致头部血压锐减,从而导致身体不适,头晕,甚至摔倒。

所以,在起床、蹲坐起立时不要着急,最好能够活动一下四肢,不需要时间太长,半分钟即可,然后慢慢起身,从躺到坐,从坐到站或从蹲到站,从站到走,都最好间隔1分钟以上。 

小暑来,要解暑


俗话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此时,各地梅雨季易感受暑热、暑湿之邪,由于出汗多,耗气伤津,容易出现周身乏力、脾胃不和等症状。

小暑解暑热之保持温度适宜。

暑天要避开太阳直射、避免高温活动,可以适当开空调,26℃~27℃为宜;也可以增加游泳等促进血液循环,缓解暑湿、暑热的活动。

小暑解暑热之饮食清凉。

除了调节室内温度,小暑后饮食调养也是关键。

可适当多吃苦味的食物。如苦瓜、苦荞麦、苦菜等苦味食物能开胃健脾、增进食欲,不仅可以祛除湿热,还能预防中暑。

同时,还可多吃清热解暑、健脾利湿的食物。

绿豆汤是民间传统的解暑食物,除脾胃虚寒和体质虚弱的人之外,其他人可以放心食用。

此外,西瓜、莲子、冬瓜、荷叶等也是很好的清热解暑食物,而薏米、扁豆具有健脾的功效,是脾虚之人在夏日的食疗佳品。

小暑养生之冬病夏调


三伏天,通常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这个时节虽然酷暑难耐,但也是冬病夏调的好时机。



中医学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因此针对一些入冬常发的属于虚性、寒性的宿疾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可以在夏季气温升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时节里 ,调理这些宿疾 。

尤其是三伏贴贴敷法,深受养生人士的喜爱,此处奉上今年三伏贴的贴敷时间表。

但惜夏日长,且等清风来,小暑过后便是入伏,一年中最热的时刻即将到来。


从此刻起,就要防暑降温、养护身心。

微信咨询
×

微信号:19306222705

Copyright © 徐州释草堂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