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秋季第3个节气。
“白露”是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
由于冷空气转守为攻,白昼有阳光尚热,但傍晚后气温便很快下降,昼夜温差逐渐拉大。
在这个“夜凉、昼燥”的节气里,科学养生做好三防三宜?
白露是一年中昼夜温差较大的节气。此时,人们容易出现口干、唇干、咽干、皮肤干燥等症状,这就是典型的“秋燥”。
如何有效防秋燥呢。
首先要“润”环境,理想的室内湿度应该在40%-60%之间,正确使用加湿器,避免环境过于干燥,
如果没有加湿器,可以在房间里放一盆水或者挂一些湿毛巾,也能起到一定的加湿作用。
其次,要“润”身体,应少吃辛辣食品,多食酸性食品。
日常多食用具有养阴、清热、润燥功效的食物,如梨、甘蔗、石榴、柿子和大枣等;同时,还可以选择白萝卜、莲藕、百合和大白菜等蔬菜。
俗语说:“白露勿露身”,到了白露节气,不能再袒胸露背,以防脾胃因受寒而引起不适。
床铺上的凉席要撤掉,关掉空调及关好卧室窗户。早晚外出时要要带上一件外套。
注意颈部、脐部、脚部的保暖,体质比较弱的老人和儿童,以及慢性病患者更要防“秋冻”。
历经夏日酷暑,人体阳气耗损,脾胃功能相对减弱。
此时,应避免过多食用螃蟹、鱼虾、柿子等性寒生冷之物,以免损伤脾胃,影响消化功能。
转而选择如银杏鸡丁、香酥山药等健脾和胃、易于消化的食物,以温养脾胃,促进健康。
除了以上需要防,白露养生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泡脚
白露时有秋雨,湿气较重,湿热并行,可以坚持每天晚上用温水泡脚,以补养肾气,为过冬做好准备。
脚是我们所有穴位最密集的地方,脚部的穴位与各脏器相对应,用温水泡脚可以有效的缓解脚酸的症状,促进血液循环,有放松神经的作用。
泡脚时水温40度为宜,温水需要没过脚踝,一般每次不超过20分钟,感到身体微微出汗最佳。
中医认为,“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
肺为娇脏,秋天是养肺润肺的最佳时机,只有养好肺,到了冬天才能肾气充足少生病。
可以每天早晨、睡前用清水润润鼻腔,夜间在卧室放一盆水保持空气湿润。
还可以吃秋梨,秋梨吃法不同。如果咽干喉痛,生吃就好;如果要滋阴润肺,熟吃最佳。
三、抬脚跟
白露节气阳气渐消,阴气渐长,气候由热转寒,是“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容易使人肾气不足。
所以,白露时节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课是养足肾气。
日常可以多做抬脚跟这个动作用来刺激肾经、提肾气。
在古代,踮脚也叫“敦踵”,“敦”亦作“顿”,即顿足跟,也就是我们说的踮脚跟,在西汉时期的《引书》中就有“敦踵以利胸中”、“敦踵,一敦左,一敦右,三百而已”的记载。
具有800年悠久历史的养生术八段锦,其最后一式“背后七颠百病消”,这个动作也是通过踮脚跟的方式以达到消除百病的神奇功效。
微信号:19306222705
Copyright © 徐州释草堂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