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
这句话出自唐代医学家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它深刻揭示了医者应有的职业道德和医德风范。
这句话的意思是,作为医者,不能因为自己所拥有的医术而自视甚高,更不能以此作为谋取财富的手段,只专注于追求经济利益。医者应当心怀仁爱之心,以治病救人为己任,将患者的健康放在首位,而不是被金钱所驱使。
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强调了医者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准则,他认为医者必须具备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和仁爱之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大医精诚”,即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真诚待人的医者。
这句话对于现代医者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医疗领域,经济利益和医疗质量之间的冲突时常存在。
一些医者可能会因为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患者的健康和利益,这是不道德的行为。
作为医者,应该始终将患者的健康放在首位,以医德为先,以医术为基,以仁爱之心对待每一位患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赢得患者的信任和尊重,成为一名真正的“大医”。
经脉,通常指的是中医理论中的十二经脉,而非“十二经筋”。
不过,为了更全面地解释您提到的内容,我们可以分别解释“经脉”和“十二经筋”的概念。
经脉:在中医理论中,经脉是气血流通的通道,联系着人体的五脏六腑和四肢百骸。
经脉系统由十二正经(包括手三阳、手三阴、足三阳、足三阴)和奇经八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组成。这些经脉内联脏腑,外络肢节,沟通上下内外,将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脉等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十二经筋:则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是十二经脉的外周连属部分。
经筋具有联络四肢百骸、主司关节运动的作用。经筋为病,多为转筋、筋痛、痹证等,针灸治疗多取用燔针劫刺法(火针)和“以痛为腧”的局部取穴法。“经脉”并不是“十二经筋”,但两者确实有着密切的关系。十二经脉之气通过濡养筋肉骨节,形成了十二经筋这一体系,而十二经筋则附属于十二经脉的筋膜系统,具有约束骨骼、主司关节运动的功能。这两者在中医理论中共同构成了人体气血流通和运动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微信号:19306222705
Copyright © 徐州释草堂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