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方知识 |节气养生 |健康知识 |中医养生

释草堂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处暑养生,防秋燥

发布日期:2024-08-22 08:21:26 作者:徐州释草堂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

风渐凉  | 叶发黄 | 秋萧瑟

处暑出暑 凉秋知意
END OF HEAT
处暑节气 / The Limit of Heat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处暑即为“出暑”,仅仅才过了三天就明显感受到暑气消退、天气转凉,这种秋高气爽的日子即便黄金万两也换不来啊。


暑去秋来·健脾祛湿


但虽已处暑,但夏季的湿气仍在,


古人说:“湿土之令,始于大暑,终于白露”。意思就是一年中湿气最重的时节,从大暑开始,到白露方终。


加之夏季雨水偏多,暑湿严重,现阶段人体内的脾湿不但尚未排尽,秋燥也在应季形成。


所以,从处暑到白露,是初秋的后半个月。这段时间的养生重点是继续健脾祛湿。


处暑祛湿饮食注意点


常见舌苔滑腻、舌体胖大有齿痕,或者大便粘马桶冲不掉、擦屁股很难擦干净,这都是有湿气的表现。


在日常饮食上,当以清淡为主,可以用莲子、芡实、薏米、冬瓜等健脾养胃的食药材煲汤煮粥;同时少吃冷饮、水果等寒凉生湿的食物。



燥邪伤人·滋润养肺


《内经》上说:“夏主心,秋主肺。”且肺“喜润而恶燥”,最易受燥邪伤害。


而初秋的燥邪,往往带有暑夏的余热,多为温燥,燥气明显,肺金当令,肺常不足,肺又最怕燥,易被燥邪所伤,从而出现发热、头痛、干咳少痰、咽干口燥、小便量少、大便干结的等症状。


为免燥邪伤人,秋季饮食当“以润为贵”。


处暑润燥饮食注意点

我们应定时、主动多喝白开水、淡茶水等,小口频饮,以养阴润燥,弥补身体损失的津液。


平时可选取百合、银耳、川贝、蜂蜜等具有润肺养肺、清热生津功效的食材,熬制为粥或汤水食用,或多吃些秋梨、萝卜、莲藕、荸荠、等有润肺清燥功效的食物。



处暑养肺阴饮食注意点

秋季里有一个著名的养阴法则,叫“少辛增酸”。意思是用增酸的方式来收敛过旺的肺气,用少辛的方式来减少肺气的耗散。


所以处暑时节要多吃酸味水果,如山楂、葡萄等,而像西瓜这类大寒的瓜果,则要少吃或不吃了。


处暑养肺运动之法

中医养生操八段中的第二式的“左右开弓似射雕”,通过左右推拉的扩胸动作,可以更好的帮助人们排出体内浊气,吸收自然界的清气,可养肺护肺。


春困秋乏·减少晚睡


处暑时节,自然界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开始阴盛阳衰,因此,起居作息要相应调整,顺应四时变化。应早睡以顺应阳气收敛,早起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太过。


处暑后需调整作息时间

处暑后天气变凉,应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尽量争取每天多睡一个小时,晚上10时前入睡好,早睡早起,提前进入防秋乏的“备战”状态。



此外,还要适当午睡,利于化解困顿情绪,特别是老人,宜“遇有睡意则就枕”。


处暑着装·凉而不寒


所谓“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秋天气候刚稍稍凉爽,仍处于季节交替的阶段,气候尚不稳定,且初秋仍有秋老虎,不宜添衣过猛过快。


 "春捂秋冻"并非人人皆宜,对于青壮人群,天气转凉时不要着急增加衣服,需要适应一下气温变化,有利于阳气的收敛。


但对于中老年、儿童、体弱多病的群体,还是应该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以保护阳气。


 "寒从脚起,热从头散",这类人群还要注意头足的保暖,热水洗头泡脚,经常按摩,以保持血液循环通畅。


携一缕新凉,带几丝菊香,又是一年暑热止,希望和温暖却永不停歇。


-end-

微信咨询
×

微信号:19306222705

Copyright © 徐州释草堂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