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惊三伏尽,又遇立秋时”(《新秋》唐·齐己)。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标志着夏季的结束,秋天的开始。
因此,立秋养生的重点在于“养、收”,即保养体内的阴气,使之收敛,为冬季的到来做好准备。
这就要求我们在饮食、作息、运动等方面作出相应的调整。
正如古人所言:“养生之道,莫先于食。”
立秋之后,气候逐渐干燥,人们容易出现口干舌燥、皮肤干燥等症状。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成年人每日应摄入足够的蔬菜和水果,保证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供应,同时适量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鱼、禽、蛋、奶及豆制品等,以满足身体的需求。
随着季节的转变,日照时间逐渐减少,人们的作息也应随之调整。
立秋后,应该做到早睡早起,与自然界的阴阳变化相协调。
根据研究显示,成年人每晚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有助于身体和大脑的恢复,提高第二天的工作和学习效率。
此外,适当的午休也是非常重要的。短暂的午睡不仅可以缓解上午工作的疲劳,还能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
但需要注意的是,午睡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30分钟至1小时之间为宜。
立秋时节,气温适宜,正是进行户外运动的好时机。
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对于预防秋季常见的呼吸道疾病有着积极的作用。
选择如慢跑、太极、瑜伽等有氧运动,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能够放松心情,减轻工作和生活的压力。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人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者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加上每周至少一次的肌肉强化活动,以维持身体健康。
立秋不仅是自然界阴阳转换的时节,也是人体情绪波动较大的时期。
在这个季节,人们容易感到忧郁、悲凉,因此在精神调养上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保持乐观的心态,通过阅读、听音乐、旅游等方式调节情绪,使心情舒畅,有助于身心健康。
啃秋又被称为“咬秋”,当天吃西瓜、桃或香瓜,意味着将秋给咬住。
全家围在一起啃西瓜,便是啃秋,除此之外,入秋多吃果蔬,有助于防燥。
《京都风俗志》有云:“立秋日,人家亦有丰食者,谓之“贴秋膘。”
贴秋膘意味着好口福,好福气,正所谓“一夏无病三分虚”。夏季胃口不佳,体质会有所下降,用贴秋膘来食补,可以补充伏天所失去的能量。
立秋水就是刚刚立秋接的水。
俗话说:立秋喝立秋水,可消除积暑,秋来不闹肚子。除此之外,秋季体内虚火旺盛,喝蜂蜜水可以滋阴润燥,有助于润肺养肺。
才感盛夏,忽而已秋。
二十四节气,属于中国人的特有时间,春耕秋收,在这个时节,顺应天时,调养好自己,为冬季藏锋,保留生机与活力。
微信号:19306222705
Copyright © 徐州释草堂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