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方知识 |节气养生 |健康知识 |中医养生

释草堂二十四节气养生之惊蛰丨惊蛰会养生,百病不上身!

发布日期:2024-03-05 16:10:44 作者:徐州释草堂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惊蛰,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农历书记载:“斗指丁为惊蛰,雷鸣动,蛰虫皆震起而出,故名惊蛰。” 

惊蛰到,气温回升,春雷轰鸣,降雨增多,大自然的生命开始勃发,又到了一年一季养生调理的绝佳时期,我们该如何调整生活习惯以促进身心健康呢?



惊蛰养生调理三要诀



要诀一:体内湿气重,要“排”!

惊蛰过后,阳气复苏,春雷乍动,且常常伴随降雨,外湿明显增加。人体容易出现黏黏糊糊、四肢酸楚、疲劳困顿的反应。此时应增加脾脏的功能,加快运化痰湿的能力。

常饮食可食用一些如:薏米红豆粥、冬瓜排骨汤、山药茯苓粥、苦瓜炒鸡蛋、莲子薏米粥等健脾祛湿食疗小方子,帮助身体摆脱湿邪的困扰
要诀二、早晚温差大,要“捂”!
惊蛰时节,尽管天气转暖,但早晚温差大,因此要“捂”好,不要受寒。《千金要方》里主张,惊蛰前后穿衣要“下厚上薄,外厚内薄,护好下肢”,防止寒邪入侵滋生疾病。

捂腿脚:


寒从脚下生,腿脚的血液循环弱于上半身,更容易受风寒侵袭,可通过热水泡脚,佩带护膝,按摩脚部穴位来保养。


捂后腰:


身体阳气的根在肾,腰为肾之府,腰部受凉易出现下肢疼痛,麻木,腰膝酸软等症,可每日将双手搓热,上下按摩腰部200次左右,达到温热腰部,温暖全身的作用。
要诀三、肝火过剩,要“泄”!
惊蛰节气,人体的气机还在逐渐舒展,肝气的流动可能尚未完全畅通,这容易导致肝火过盛,这是养肝的关键时期。
因此,要懂得多放松自己,舒展情绪,春风日暖,约三、俩好友,去踏春游玩不仅能够顺应肝脏疏泄的天性,也有助于脾气的生发与调和,进而促进身心健康。


惊蛰养生吃三食



一吃:梨,解春燥
民谚有云:“惊蛰吃了梨,一年都精神。”
惊蛰乍暖还寒,容易引起口干舌燥,咽干咳嗽等呼吸道不适。《本草纲目》中讲:“梨者,利也,能润肺、凉心、消痰、降火、解毒,益处多。” 
梨性寒味甘,鲜嫩多汁,水分充足,有“天然矿泉水”的美誉。脾胃虚寒者应少吃,或将梨蒸煮后食用,这样既能保留梨的营养成分,又能使口感更加软糯,更利于消化吸收。
二吃:玉米,解春困 
玉米性平味甘甜,其入肝、肾、膀胱经,健脾养胃、润滑肠道。春季容易感到精神疲倦和乏力,通常是由于饮食不均衡或缺乏维生素B引起的,玉米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其中的玉米肽成分也能有效对抗疲劳。
因此,在春季食用一些玉米,不仅能够帮助缓解春困,还能辅助降低血糖和血压,对身体有很多益处。
三吃:荠菜,防春寒
俗话说:“良药十分,不如荠菜三分。”荠菜的蛋白质,胡萝卜素,微量元素含量丰富,被誉为“护生草”,是惊蛰节气最有代表性的时令野菜之一
倒春寒的天气里,包一顿荠菜甚好,不过胃酸过多,或者身体有炎症,以及过敏人群要少吃甚至不吃,以免引起皮肤瘙痒,发热等不适。


惊蛰到,防春困



常言道:春困夏乏秋无力,随着惊蛰的到来,也到了“春困”之时,这时候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令阳气潜藏。
建议晚上11点前入睡,睡前可按摩脸部,揉搓脚心,放松四肢,听些舒缓的音乐,利于气血运行,温补脏腑,心静安神,提高睡眠质量。
早上7点左右起床,起床后可用温水洗脸,多伸懒腰,配合深呼吸,不仅能减轻困意,还可激发肝脏机能。

用“春雷始鸣”宣告“寒冬已去”

用“蛰虫初醒”唤起“万物生灵”

用“天气回暖”孕育“春色喷薄”

用“桃花初绽”预告“十里芳菲”

这就是——惊蛰

微信咨询
×

微信号:19306222705

Copyright © 徐州释草堂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