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源远流长,古代医家认为糖尿病以热伤气阴为病机核心,最明显症状就是以多饮、多食、多尿、口渴。因此,中医抓住津液流失这一特征,将糖尿病称作“消渴”。
中医一般将糖尿病分为上消、中消、下消三种类型。
上消
病位主要在心、肺,主要表现为口渴喜饮、喉咙干热、嘴唇干燥、饮水后仍口干等症状。
此外,还可能出现小便多、颜色发黄等症状。舌红苔黄干涩也是上消的特点之一。
中消
病位主要在脾、胃,主要表现是吃得多但易饿,还伴随口干喜饮的情况。
此外,还可能出现小便频多、大便干结、头晕目眩、形体消瘦等症状。舌红苔黄也是中消的特点之一。
下消
病位主要在肝、肾,主要表现是小便频繁且量多,甚至出现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腰膝酸软等症状。舌红少苔是下消的特点之一。
从中医角度来说,针对糖尿病患者的的日常调理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饮食调理——少苦多酸、药食同源日常调理
糖尿病患者应该遵循少苦多酸的原则,即适量食用苦味食物搭配酸性食物,以达到饮食控糖的目的。
苦味食物如苦丁茶和苦荞茶等有助于降糖,而酸性食物如山楂和酸梅汤等可以生津护阴,防治糖尿病。此外,细嚼慢咽也有助于生津止渴,控制血糖。
还有一些药食同源的中药材,如铁皮石斛有“养阴益胃,生津止渴”的功效,不仅可以增强胰岛素活性,同时能显著降低血糖水平,使血糖恢复正常。如西洋参可以降低血糖、调节胰岛素分泌、促进糖代谢和脂肪代谢,这些都属于药食同源的范畴,血糖高的人日常可以用它们来调理。
运动锻炼——以“慢”为主
运动锻炼也是控糖的有效手段之一。但秋冬季运动锻炼以“慢”为主,不宜做过量运动,也不宜出太多汗。
可选择不太激烈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打太极拳等。运动时间最好选择进餐后1小时左右。
情绪管理——保持心情平静、愉悦
情绪管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也非常重要。情绪波动可能导致血糖的波动,因此患者应该尽量保持心情平静、愉悦。
同时,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也是必要的措施。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也有助于维持血糖稳定。
微信号:19306222705
Copyright © 徐州释草堂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