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讲:人由气生,凡在万形之中,所保者莫先于元气。元气充足,人的各脏腑器官生理功能才能够正常运行;元气虚衰,各种疾病就容易找上门,百病丛生。
论补气良品,黄芪当属第一。
黄芪古称黄耆,所谓“耆”,就是长老的意思,被李时珍称为“补药之长”,其色黄入脾,自古以来都被认为是补脾补气的好药。黄芪质地温和,补脾肺之气,生后天之血,把活血、生血慢慢的、悠悠的、慢慢的渗入人体之中。黄芪区别于其他补气药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它既能补脾气,又能升举脾胃阳气,能够把人体的阳气升提起来。
黄芪有哪些功效?
1、益气固表
生用黄芪,有益气固表、利水消肿、脱毒、生肌的功效,适用于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等症。
2、补气养血
蜜炙黄芪有补气、养血、益中的功效,适用于内伤劳倦、脾虚泄泻、气虚、血虚、气衰等症。
3、调节血压
经现代研究表明,黄芪含有皂苷甲,对于血压有双向调节作用,对冠状动脉及外周血管有舒张作用,同时对肾的血管具有收缩作用。
4、增强体质
黄芪也具有增强体质的功效,适合于一些病弱体虚的人群服用,可以明显的增强体力,增强抵抗力,可以有效的缓解病弱体虚的症状。
5、利尿消肿
气虚则推动无力,水液不能及时运行、排出体外而引起水肿。黄芪能益气以利水消肿。
哪些人可以用黄芪?
爱出汗的人
如果在正常活动量下容易出汗,说明测试者存在气虚,更适合吃黄芪。
中医认为,气有固涩、调节汗液分泌的作用,当人体气虚时,就不能正常调节汗液,且动则耗气,因而会出现一动就出汗的现象。
黄芪可以补气,尤其是补肺气。中医认为肺主皮毛,肺气虚的人更容易出汗,黄芪可以益气固表,通过补气缓解出汗。
常感冒的人
黄芪有益气固表的作用、对于提高免疫力有很好的效果。感冒一般是肌表不固,对外界气候的适应能力变差,中医称为肺气虚,卫表不固。
而黄芪走肺走表,能让人体外的保护能力增强,提高人体免疫力,所以常感冒的人适合用黄芪补气。
乏力、气短的人
黄芪主要是入肺经、入脾经,只要是肺气虚和脾气虚都可用黄芪来补气。肺气虚会出现没力气、气短的症状;脾气虚则会出现消化功能与四肢无力的问题,总的来说就是乏力气短。另外从肌表上来讲,气虚则肌表不固,容易出汗,容易水肿。所以乏力气短、自汗水肿都可以用黄芪来调养。
哪些人不适合用黄芪?
但请注意,以下人群应慎用或避免使用黄芪:
1、体质燥热者:黄芪性温,体内有火、易上火的人群使用可能会加重症状,如口干舌燥、便秘等。
2、湿热重者:体内湿热较重的人食用黄芪,可能不利于湿气的排除,甚至加重湿热症状。
3、孕妇:孕期身体状况特殊,未经医生指导不宜随意服用任何中药,包括黄芪。
4、高血压患者:虽然黄芪对心血管有益,但部分高血压患者在未经医生评估的情况下使用,可能会影响血压控制。
5、疾病急性发作期:如感冒发热、急性炎症等情况下,应先治疗原发病,不宜立即使用黄芪补益。
黄芪食疗小方
黄芪自古也是“药食同源”的药物,是平常百姓生活中煲汤常用的养生食材,最常被用于熬粥。
黄芪粥
组成:
黄芪10-30克,大米100克,白糖少许。
煮制方法:
将黄芪片用冷水浸半小时,水煎取汁,用黄芪水同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
适合人群:适用于肺脾气虚,中气下陷,表虚不固,汗出异常及平素易感冒等。
黄芪,这味补气圣品,其功效之广泛、性质之温和,使它成为养生的优选。让我们遵循中医的智慧,根据自身情况,科学合理地使用黄芪,让生命的元气满满,活力无限。
—以上内容为黄芪相关知识科普,不作商业广告宣传。
微信号:19306222705
Copyright © 徐州释草堂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