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行业资讯

释草堂药食同源好膏方——解密膏方的前世今生~

发布日期:2023-12-20 10:55:02 作者:徐州释草堂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膏方在我国有近2000年的历史,是用药食同源的原料加水煎煮后滤渣,将药液浓缩,再加其他辅剂而成的膏状剂型。

秦汉时期:最早以治病为主

膏方的源头可追溯至《五十二病方》,书中记载有膏剂三十余方。此时虽然还没有以“膏”命名,但已经可以视为是文献中记载最早的内服膏方。

最初的膏方其实指的是外用的膏药,而内用的则称为“煎”。如《金匮要略》中提到的大乌头煎、猪膏发煎等,做法已经跟现代的膏方十分接近。

而且当时的内服膏方的作用主要用来治病的,并非滋补。

南北朝:制膏工艺雏形期

在《本草经集注》中,陶弘景十分详细地记载了膏药的制作说明,他提出用治病需求来确定使用剂型和给药途径的理论:

首先,尽量浸取药物的有效成分;

其次,煎煮时间要长;

最后,需使用猪脂作为收膏剂。

浸泡、煎煮、收膏,虽然步骤尚简,但已经为现代制膏工艺奠定了基础。

唐宋时期:由治疗转向滋补

到了唐代,开始重视并且组织编写医方药书,使膏方的加工和应用得到发展。此时膏方的开始以“煎”命名。

如《千金方》中的苏子煎、《千金要方》中的五物甘草生摩膏,均被用作滋补强身的膏剂,基本上和现代的膏方极为相似。

宋金元时期,膏方的命名逐渐由“煎”向“膏”过渡,无论是滋补还是治疗,膏和煎已经不会刻意区分。此时用途更加广泛,并以内服为主。

明清时期:膏方开始盛行

明清时期,膏方已经进入成熟的阶段,具体表现为膏方的命名正规、制作规范。

此时“膏”已专指滋补类方剂,医家大多注重使用“血肉有情之物”来调补身体。自此,膏方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临床运用也更加宽泛。

到了清代,上至宫廷,下至民间,使用膏方补养的风气已然盛行于世。如光绪31年时,慈禧太后因目疾久发不愈。御医就曾4次为其熬制明目延龄膏进行调理。

近现代:膏方治调养

近年来,膏方的研制以及运用得到较大的发展,膏方数量迅速增加,加之人们的健康需求日益强烈,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了请中医专家为自己量身定制膏方。

因此,服用膏方调理治病的方式也逐渐成为健康养生的新风尚。

可以说膏方在漫长的历史中,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当然归功于它显著的效用,而且方便携带,吃起来又好吃!

膏方:开启新的里程碑

纵观中医膏方的发展历史,名称由变化到统一,用法由外用到内服,应用范围由治疗到补益,生产工艺由探索到技术革新。发展历程的逐渐成熟,足以看出几千年来的历史沉淀。

尤其在条状膏与袋装膏的出现,让膏方更加方便服用,为膏方开启了新的里程碑。

秋冬进补顺时滋养食膏方

所谓“冬三月,此谓闭藏”,是及时进补的大好时机。冬季服膏方,可为来年阴阳平衡、脏腑协调、气血和顺、预防疾病打好基础。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人体在冬季新陈代谢速度减慢,此时根据体质服用膏方适当补养,可调解和改善人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增强抵抗力,达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微信咨询
×

微信号:19306222705

Copyright © 徐州释草堂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