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药食同源?
在我国传统中医药文化中,自古就有药食同源的理论,《黄帝内经》最早提出药食两用理念,书中记载:“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反映出“药食同源”的思想。
所谓药食同源:是指中药和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关系,许多药物可作食物,许多食物也可作为药物,起到保健治疗的效果。
最早的食疗原则
古人对食物功能的认识层次是循序渐进的。
一开始,食物被定义为无毒可食用,且能提供基本营养。
后来,一些食物的治疗和养生功能被逐渐探索发现,药食开始分化。
《黄帝内经》载:“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这可称为最早的食疗原则。
药食同源的特性
在中医经典理论和临床中,任何一种食 (药) 材都有它的偏性,“四气”“五味”特性,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以及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味道。
“药食同源”的食 (药) 材同样偏性,只是偏性相对较小、较弱。
因此,“药食同源”“食疗”同样离不开中医的辨证论治和整体观的指导。
药食同源的特性?
1、天然健康
药食同源的成分天然,无添加剂,无毒副作用,对人体健康更加安全可靠。
2、营养丰富
药食同源的成分,不仅具有医学价值,同时还能够满足身体所需的多种营养成分。
3、防病治病
药食同源的成分可以促进身体健康,增强免疫力,预防和治疗疾病。
4、广泛适用
药食同源的成分大部分是以食材形式存在的,容易购买和食用,适用范围广泛。
微信号:19306222705
Copyright © 徐州释草堂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